本文附带的所有照片: Dongsheng News

Frans Vandenbosch 方腾波 06.08.2023

本文英文原载于Dongsheng News。荷兰语译文经 Chinasquare.be授权转载。本文经由DeepL神经网络翻译生成。13.07.2023

上海和北京各拥有 2000 多万居民,与德里、圣保罗、达卡、开罗和墨西哥城等全球南部的 “超大城市 “齐名,超过了伦敦、巴黎或纽约等全球北部的 “特大城市”(1)。然而,走在中国城市的街道上,你很快就会发现一个明显的不同:这里没有大型贫民窟,也没有世界上其他大多数城市普遍存在的无家可归现象。

几十年前,贫民窟在中国城市中并不罕见,从 20 世纪 30 年代上海岌岌可危的工人阶级社区到 20 世纪 50 年代英国占领下的香港贫民窟。中国是如何发展起来,使大众住房不再岌岌可危的?其背后的结构性原因是什么?

本期《东升解说》将探讨中国政府如何处理无家可归者问题,这一问题与社会主义建设的关系,以及中国如何应对近几十年来经济快速发展、城市化和人口迁移带来的挑战。

为什么大规模城市化没有在中国造成大量贫民窟?
20 世纪 70 年代末改革开放之初,中国 83% 的人口居住在农村地区。到 2021 年,农村人口比例下降到 36%。在这一大规模城市化时期,有 6 亿多人从农村迁移到城市。

如今,中国国内有 2.96 亿 “农民工”(nóngmín gōng),占全国劳动力总数的 70% 以上(2)。农民工成为中国经济快速增长的引擎,创造了世界上最大的 4 亿中产阶级。

这一历史性的人口迁移带来了许多挑战,包括 “城中村”(被城市吞没的村庄)的出现,这些村庄生活条件恶劣,基础设施不足。消防安全和其他设施与农村相似。由于租金较低以及其他地方缺乏负担得起的住房,城中村的居民大多是外来务工人员。

随着 2000 年代城市化进程的加快,中国政府开始大规模推进城市旧区改造,重点改造历史遗留的破旧小区,拆除危房。2008 年至 2012 年,全国共改造城中村 1260 万户 (3)。与此同时,还努力建设社会保障房和廉租房。例如,在上海,人均月收入低于 4200 元的三人或三人以上家庭可申请廉租房,月租金仅为几百元(或家庭月收入的 5%)。). 2022 年,国家政府宣布在 40 个城市建设 650 万套廉租房,占 “十四五 “规划(2021-2025 年)新开工总量的 26% (4)。

近几十年来,爆发性的农村人口向城市迁移并非中国独有的现象。尽管各国和国际组织对 “贫民窟 “采用了不同的定义,但它们都指向同一个趋势:自 20 世纪 70 年代以来,贫民窟的增长速度一直快于全球南方的城市化进程。中国为改善现有危房或建设新的经济适用房所做的努力并不能完全解释为什么中国没有像其他许多国家一样发展贫民窟。因此,必须从社会主义建设的角度来看待中国的城市化。

什么是 “户口 “制度,它与社会主义有什么关系?

中国城市化进程的一个独特之处在于,尽管政策鼓励人口向城市迁移,以填补工业和服务业的工作岗位,但留在农村地区的户籍居民从未失去土地权。20 世纪 50 年代,中国共产党领导了全国土地改革进程,废除了土地私有制,将其转变为集体所有制。在 1978 年开始的经济改革期间,建立了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jiātíng lián chǎn chéngbāo zérèn zhì),将农业用地的使用权重新分配给各个家庭。这对农业生产产生了重大影响,但集体土地使用权依然存在,所有权并未私有化。

如今,中国是世界上住房自有率最高的国家之一,超过 90%。这其中包括在城市租房居住的数百万农民工。如果遇到失业等经济困难,他们可以回到自己的家乡,在那里拥有自己的住房,有土地耕种,还可以在当地寻找其他工作。这种结构性缓冲在缓解经济和社会危机的影响方面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例如,在 2008 年全球金融危机期间,中国的出口导向型经济,尤其是工业产品,受到了沉重打击,导致约 3000 万农民工失业。同样,在 Covid-19 大流行期间,服务业和制造业的就业受到严重影响,许多农民工返回农村老家。

除土地改革外,中国还在 20 世纪 50 年代建立了一项制度,控制人口从农村向城市的大规模迁移,以确保人口流动符合这个人口稠密国家的国家规划需求。尽管中国对人口迁移进行某种形式的控制已有 2000 多年的历史,但在 20 世纪 50 年代末,中国引入了一种新的 “户籍制度”(户口或 hùkǒu)来控制农村人口向城市的迁移。每个中国人都有一个城市或农村户口身份,在家乡可以享受社会福利(补贴住房、教育、医疗保健、养老金、失业保险等),但在作为农民工前往居住的城市则受到限制。尽管户口制度改革正在进行,但没有城市户口仍然迫使许多农民工父母长期远离家人,将孩子留给家乡的祖父母照顾,他们也被称为 “留守儿童”。(留守儿童 liúshǒu értóng)。尽管他们的人数逐年减少,但估计仍有 700 万儿童处于这种状况。目前,中国 65.22% 的人口居住在城市,但只有 45.4% 的人拥有城市户口。户口制度在防止出现大规模城市贫民窟的同时,也加剧了城乡之间以及城市内部居民之间因户口身份而产生的严重社会保障不平等。

中国政府如何处理无家可归者问题?

2000 年代初,居住身份、农民工权利和城市流浪者待遇问题成为全国性问题。2003 年,国务院–国家最高权力执行机构–发布了《城市流浪人员和无家可归者收容处理办法》(5)。新条例设立了城市收容所,提供口粮和临时住所,取消了对无城市户口、无住房人员的强制拘留制度,并责成地方政府在无家可归者的居住地为其寻找住所。

作为这些措施的一部分,上海等城市为无家可归者设立了收容所。当公安部队–当地警察–或城市官员遇到无家可归者时,他们必须帮助他们进入附近的救助中心。所有费用都由城市预算承担。从 2022 年 6 月到 2023 年 4 月,普陀区(该区拥有 124 万居民,人均 GDP 在上海 16 个区中排名倒数第四)的紧急救助站平均每月为 24.3 名无家可归者提供庇护和援助,其中一些人可能是重复救助(6)。

救助中心为无家可归者提供食物和基本住宿,帮助重病患者获得医疗服务,通过联系其亲属或当地政府帮助他们返回正式住所,并在需要时安排免费交通车送他们回家。

返回家园后,县级地方政府负责帮助无家可归者,包括联系可提供帮助的亲属和帮助在当地寻找工作。对于极少数老年人、残疾人、无亲属或无工作能力的人,州或区政府将根据 2014 年《社会救助暂行办法》中规定的 “极端贫困人口救助办法 “提供国家规定的救助。这些支持包括满足基本需求、照顾生活不能自理的贫困人员、治疗疾病、安排葬礼等。

这一系列政策确保城市管理者不能简单地将无家可归者驱逐出城市,而必须确保他们在住房、就业和支持方面得到帮助。

当前城市化、移民和不平等带来了哪些挑战?

尽管建立庇护所是一项重要进展,但庇护所显然不是解决人口迁移问题的结构性方案,仅靠庇护所无法满足像上海这样拥有 2500 万人口的大都市的需求,更不用说中国 9.21 亿城市居民的需求了。中国政府已经进行了许多结构性改革,以解决不平等问题,使城乡地区更加宜居。

习近平主席在中国共产党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中指出:”我们已经认清,中国社会面临的主要矛盾是发展不平衡不充分与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之间的矛盾,明确提出必须把缩小这一差距作为各项工作的重点。(7). 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是指城乡之间、欠发达地区与工业化地区之间以及贫富之间的差距。

在更大范围内,以 2020 年消除极端贫困为目标的扶贫运动和乡村振兴战略有助于减轻农民工进城的压力。政府投入了大量资金和资源,并利用收入转移以外的各种手段来扶贫,如农村产业发展、教育、卫生和基础设施(8)。这些措施从根本上改善了农村地区的生活和工作环境,为人们留在农村工作创造了更多机会。例如,每年返乡的城市移民人数都在增加:从 240 万(2015 年)增加到 850 万(2019 年)。

过去十年来,中国实施了多项改革,在放宽城市户口居住要求和改善农民工社会福利之间取得平衡,同时确保城市化和人口分布符合国家需求。自 2010 年起,各大城市逐步放宽户籍限制,允许外来务工人员子女与本地户口子女一样就读公办学校。此外,根据 2019 年城镇化计划,人口少于 300 万的城市必须取消所有户口限制,而较大的城市(少于 500 万)则可以开始放宽限制。
第十四个五年计划(2021-2025 年)和到 2035 年的国家经济战略的重点是通过税制改革重新分配收入,缩小贫富差距,消除阻碍数百万农民工充分享受城市生活的障碍。2021 年,政府投资 53 亿美元放宽居住规定,目的也是为了提高农民工的购买力,这也是该国 “双重流通 “政策的一部分(9)。

解决包括移民在内的所有中国人面临的 “三座大山”——住房、教育和医疗的高成本问题,是政府实现全体公民 “共同富裕 “和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社会的愿景和政策改革的核心。


1. 人口在 2,000 万至 4,000 万之间的大都市区称为 “超大城市”,人口在 1,000 万至 2,000 万之间的大都市区称为 “特大城市”。

2. 外来务工人员是指家庭户籍仍在农村地区、在非农业部门工作或离开居住地到国内其他地区工作每年至少 6 个月的务工人员。

3. 国务院办公厅,《国务院关于加快棚户区改造的意见》,2013 年 7 月 12 日。

4. 中国国务院新闻办公室,《40 个城市新增 650 万套政府补贴租赁住房》,2022 年 1 月 11 日。

5. 国务院常务会议:《城市流浪乞讨人员收容处理办法》,2003 年 6 月 18 日。

6. 上海市普陀区人民政府,《流浪乞讨人员收容办法》,2022 年 6 月至 2023 年 4 月。

7. 报告全文:

8. 见研究报告《为人民服务:中国消除极端贫困》。

9. Andrew Korybko,《中国 “十四五 “规划将双循环和创新放在首位》,2020 年 10 月 30 日。

来源: Dongsheng News: https://peoplesdispatch.org/2023/07/10/why-are-there-no-slums-in-china/